一戶一表模式是否適合中國供熱體制?
來源:采暖散熱器網??作者:采暖散熱器網 ??2017-10-23 閱讀:251
相信很多用熱市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同一樓層不同位置的住戶,達到相同室溫所需要的熱量甚至相差幾倍,使得同樣面積同樣室溫不同位置的住戶供熱費相差很大?
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因為我國的供暖費收取標準一直是按面積收費。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便實行"供熱體制改革",然而,10幾年過去了,這項工程的實施在我國并不成功。
"熱改"的核心是改革計量收費方式,從依據面積收費改為依據熱量收費。據了解,我國在實行集中供暖后一直按建筑物的面積來收取供熱費用,使建房者沒有動力采用保溫節能措施;由于費用固定,市民普遍不考慮節能、節約,在屋內過熱時開窗散熱,造成了大約15%到30%的熱量浪費。
為此,應實行按熱量計費的模式。按照"熱改"初期的設計,我國計劃在每戶居民的房屋內安裝一臺熱計量表。該表由供熱部門定期查看并據此收費,這樣,市民便不會在屋里熱的時候打開窗戶,而是主動調低溫度,進而減少熱量的浪費。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表示,我國"熱改"的技術路線存在問題,我國需要重新設計方案,將"一戶一表"模式改為"一樓一表"模式。
然而,江億也表示,用戶的公平性、熱表的可靠性以及執行者因利益受損帶來的消極抵抗,三個因素阻礙了我國"熱改"的推動。
針對"熱改"面臨的阻力,江億建議,在實行按計量收費的過程中,應改"一戶一表"的模式為"一樓一表"模式。此后,一棟樓內的居民可根據室內的溫度、采暖時間、面積等因素分攤費用。這個方案更符合中國的居住特點,避免了一戶一表帶來的矛盾。
這其中的緣由就是因為我國的供暖費收取標準一直是按面積收費。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便實行"供熱體制改革",然而,10幾年過去了,這項工程的實施在我國并不成功。
"熱改"的核心是改革計量收費方式,從依據面積收費改為依據熱量收費。據了解,我國在實行集中供暖后一直按建筑物的面積來收取供熱費用,使建房者沒有動力采用保溫節能措施;由于費用固定,市民普遍不考慮節能、節約,在屋內過熱時開窗散熱,造成了大約15%到30%的熱量浪費。
為此,應實行按熱量計費的模式。按照"熱改"初期的設計,我國計劃在每戶居民的房屋內安裝一臺熱計量表。該表由供熱部門定期查看并據此收費,這樣,市民便不會在屋里熱的時候打開窗戶,而是主動調低溫度,進而減少熱量的浪費。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表示,我國"熱改"的技術路線存在問題,我國需要重新設計方案,將"一戶一表"模式改為"一樓一表"模式。
然而,江億也表示,用戶的公平性、熱表的可靠性以及執行者因利益受損帶來的消極抵抗,三個因素阻礙了我國"熱改"的推動。
針對"熱改"面臨的阻力,江億建議,在實行按計量收費的過程中,應改"一戶一表"的模式為"一樓一表"模式。此后,一棟樓內的居民可根據室內的溫度、采暖時間、面積等因素分攤費用。這個方案更符合中國的居住特點,避免了一戶一表帶來的矛盾。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