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漲價勢在必行?
繼南方供暖話題熱炒后,近日,建材行業供暖界又盛行另一個話題,天然氣應不應該漲價?漲價的幅度是否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圍之內?
此次漲價熱潮從3月底便有"4月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的傳言瘋狂被轉載于網絡上,針對此次傳言,發改委價格司曾于3月27日明確表示該消息完全不實。但自4月1日起,長春、邯鄲、無錫三地卻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率先漲價,甚至出現了市民排隊購買天然氣的長龍。
盡管上述城市均表示此次漲價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但不少市民表示,天然氣漲價涉及到千家萬戶,希望政府能夠考慮到百姓的利益。
為了緩解冬季供暖燃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全國各地均在開展"煤改氣"工程,隨著天然氣需求的逐漸上漲,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似乎也逐漸提上日程。
長春市已經將漲價付諸行動,市民用天然氣漲幅最大,從2元/立方米提高到2.8元/立方米,漲幅達40%.
針對天然氣價格的上漲,著名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表示,國內開采的天然氣成本大大低于進口,因此,應該加大國內開采,增加國內低成本氣源。
其次,虧損主要虧在氣源和管道輸送成本上,而終端銷售企業并沒虧損。這說明是天然氣從開采、管道輸送和終端銷售環節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原因。責任在價格主管部門的發改委。解決辦法應該是在內部進行調節,使得氣源、管道和終端銷售經營三個環節利益分配均衡合理,比如:提高氣源價格特別是進口氣源價格,使得終端零售經營者將利潤讓渡給氣源經營者等,而不是總是想著提高終端銷售價格,增加消費者和企業的用氣經濟負擔。
再次,中石油等氣源和管道經營者應該算大漲,而不是總是過分強調經營虧損業務板塊,比如:天然氣和煉油板塊。中石油2012年實現凈利潤1153.26億元,日凈賺3.15億元。說明經營油品收入和利潤依然是巨大的。適度將盈利板塊業務補貼虧損板塊業務,作為央企是應該的;不過分在消費者身上"揩油",作為央企應該有這個自覺。
新聞鏈接:
1.北京啟動2013年首個煤改氣工程
2.小長假之前的建材漲價熱
3.PM2.5肆虐之際,燃氣壁掛爐再次成為焦點
免責聲明: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如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