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般家庭的供暖費是按面積收取,目前政府還在推行另一種供暖方式,分戶供暖,按熱計量收費。分戶供暖,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家的暖氣自己燒,溫度根據自身需要隨意調節。據統計,我國北方地區冬季供熱采暖每年燃燒1.5億噸標準煤,占建筑能耗50%以上,明顯高于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水平,浪費嚴重可見一斑。
從已有的數據看,推廣熱計量收費勢在必行。不過,任何一個新生的事物,要被大眾接受,均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樣,熱計量收費,也經歷了一開始的不認可到逐漸接受的過程。
一、遭遇白眼階段
2012年下半年。北京全市16個區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陸續展開,據了解,30%的小區已經完成了外面墻體的改造。不過,在北京大興區濱河北里小區工作人員入戶改造熱計量的工作遇到了困難,很多居民顧慮重重,據采暖散熱器網調查,用戶們不愿意接受改造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疑慮之一:家里沒有人,不能保證安全
熱計量改造需要工作人員入戶,而現在入戶是非常敏感的事情,由于家里年輕人上班,白天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陌生人進家門,家人安全沒有保障,很多人都擔心,所以是特別防備的。
疑慮之二:改造破壞了家里面的裝修怎么辦?
如今家庭中,都是精裝修的房子,很多居民都擔心家中裝修會遭到破壞。而家里面新換暖氣片的也很多,房子剛剛裝修完,供暖系統剛剛安裝好,節能改造如果將家里裝修破壞了,得不償失。
疑慮之三:熱計量改造的質量問題
雖說是政府免費改造,但是有市民擔心,萬一改造出現問題,有人保修嗎?裝了之后,如果影響供熱怎么辦?出現漏水事故怎么辦?居民最擔心的就是質量,如果為了趕工期而影響了改造質量,還不如做的更精細一些,更慢一些,為老百姓辦實事。
二、實施過程中遭遇企業與百姓雙重壓力
國家出臺推廣熱計量收費的政策,既可以節省能源,保護環境;又能降低居民每年的供暖費,如此良好的政策,實際的推行過程中,卻遭遇瓶頸。
1.居民觀點:熱計量表不合格VS改造費用高
據新安裝熱計量表的居民反映,家中安裝的熱計量表沒有達到合格驗收的標準,因此,盡管安裝有熱計量表,卻依舊按面積收費。
再者,為了執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小區在進行熱計量改造時,首先要進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室內門窗、墻體要達到相應的保溫系數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室內分戶計量改造。改造費用政府、熱力企業和居民三方共同承擔,最終攤給居民的費用,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費用超過4000元。如此高昂的改造費用,居民當然持觀望態度。
2.供熱企業觀點:按熱計量收費,費時費力又費錢
一位熱計量供暖專業技術人員透露:按照老的收費模式,不斷增加的新建建筑按面積熱價來收取費用,對于供熱企業來說省力又掙錢,假如按照計量收費,還要增加投入,加上退費環節,對于供熱企業來說不僅沒有省錢,還增加了成本。如此看來,還不如按面積收費來得劃算。
三、供熱計量改造進一步升級,用戶無需承擔費用
據北京熱力公司負責人表示,2013年將對12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進行熱計量改造。由于不少用戶擔心一旦參與熱計量改造,會對家中原有的裝修產生破壞,增加額外的成本。因此,會出現用戶對熱計量收費不積極的局面。針對這個情況,該負責人表示,熱計量改造的費用將由政府與企業分擔,居民不用承擔任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