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報道,北京將大力實施“綠電入京”計劃,支持周邊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推動建立京冀晉蒙綠色電力區域市場,到2020年,年外調電力將達100億千瓦時。
為促進新能源利用,北京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到“十三五”末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將達620萬噸標準煤。
居民采暖“煤改電”任務“十三五”期間將完成50萬戶
今日,記者從山西省政府獲悉,《推進城鄉采暖“煤改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十三五”期間,全省計劃完成50萬戶居民采暖“煤改電”任務,有條件地區實現學校、醫院、養老院、旅游景點等公益事業單位和鄉鎮機關、村委會等電采暖全覆蓋,到2020年,形成年均60億度以上新增電力消費能力。
今年,我省將選擇大同市、太原市、晉中市平遙古城、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管理辦公區)作為全省采暖“煤改電”試點單位。《方案》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和不同方式技術經濟特點,科學選擇空氣源熱泵、蓄能式電暖器、蓄能式發熱電纜、電熱膜、發熱瓷磚、發熱地板、大型熱庫、地源熱泵等采暖“煤改電”路徑。我省對于居民采暖“煤改電”支持政策包括:全面落實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對采暖“煤改電”居民用戶執行居民用電峰谷分時電價政策,一般工商業用戶執行一般工商業用電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用電價格按照省級價格主管部門規定標準執行;對安裝高效節能電采暖設備的居民用戶,設備購置費用由省、市兩級財政各補貼三分之一,兩級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20000元/戶;省、市兩級財政對采暖季低谷時段電價各補貼0.1元/度,每個采暖季每戶補貼最高不超過12000度用電量;對安裝高效節能電采暖設備的學校、養老院等非營利性公益事業單位,設備購置費用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各補貼三分之一;對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管理辦公區)現有采暖燃煤鍋爐逐步實施“煤改電”,改造投資由省級財政在項目完成后,按投資額的平均水平給予10%—20%的獎補。
山西省還將加大對電采暖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引進設備制造企業落戶我省投資建廠;鼓勵企業加強生產制造和研發創新,提升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同質同價前提下,省內企業生產的電采暖設備優先納入招標范圍,優先推薦使用;支持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采暖經營服務業務,采取多種合作模式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經濟日報報道,5月12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成都掛牌成立,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電送端省級電力交易平臺。目前已有1416家發電企業、589家電力用戶接入四川電力交易中心平臺,預計今年可完成交易電量1600億千瓦時以上。
新華社報道,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準東-皖南(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疆段11日全面開工建設。
準東-皖南工程是“疆電外送”的第2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相比第一條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輸電容量提升,電力損耗降低。
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和緬甸合資投建的仰光達蓋達天然氣聯合循環電廠一期工程12日在仰光達蓋達鎮舉行奠基儀式,建成后預計年最低發電量達7.2億千瓦時,可緩解仰光地區用電緊缺狀況。
電廠項目坐落于仰光市達蓋達鎮,距離市中心10公里,距離迪拉瓦經濟特區16公里。項目規劃為兩期,一期電廠建設周期為24個月,計劃于2018年3月建成投入運營。
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說,這是中緬兩國在清潔能源合作上取得的新進展,目前緬甸用電需求不斷上升,面臨電力短缺問題。
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繼續加大對緬甸能源領域的投資,不斷提升電力供應能力,為緬甸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5月12日,國家電投海外公司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成功完成特拉格風電場項目交割,正式獲得特拉格風電場全部股權和控制權。
這是繼今年1月并購太平洋水電公司之后,國家電投在海外的又一重要并購。
項目交割后,國家電投在澳大利亞的風電裝機容量達413.8MW,躍居澳大利亞風力發電公司第二位。